广东保护耕地和自然资源保障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6月17日,省自然资源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林安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保护耕地和自然资源保障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布会。
即将到来的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传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举措成效、经验做法,提升全社会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围绕第32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宣传主题,我厅策划了“土地日”系列宣传活动。今天是我们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邀请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林安同志介绍我省近年来保护耕地和自然资源保障发展工作情况,并邀请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周琳静同志、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唐卉同志、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副处长吴鋆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首先有请杨林安副厅长作发布。
杨林安: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自然资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近年来保护耕地和自然资源保障发展工作情况。
一、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新精神和新要求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对耕地保护监督工作全面“严起来”,主要有四个比较大的政策变化:
第一个,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第二个,实行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双管控”。
第三个,实行耕地占补和进出“双平衡”。
第四个,严格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这四个突出变化,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心。
二、近年我省耕地保护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位谋划推动垦造水田、三区三线划定、“双高”示范省建设等重大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自然资源厅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严守耕地红线,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管控约束作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对耕地应保尽保。指导地方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优先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我们在村庄规划编制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要求,在多份文件中要求各地在编制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时要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用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等需求,并明确农村村民建房在满足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五种情形下,可视作符合村庄规划,全面扫清农村村民合理建房需求规划障碍,减少村民建房对耕地的无序占用和破坏。
二是健全耕地保护监测监管机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双管控”要求。2021年3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决策部署,提出我省四个方面共13条耕地保护措施,严格耕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实行耕地分类管控,改进并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进一步补齐耕地保护短板弱项,健全耕地保护“双管控”顶层制度设计。同年9月,配套制定《广东省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工作方案(试行)》,建立我省耕地保护“1 n”动态监测监管体系,组织开展耕地卫片监督,对全省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补充耕地、垦造水田种植利用情况进行季度监测,并将“非粮化”图斑数据移交农业农村部门,配合其依法依规整改处置。
三是大力推进实施新一轮垦造水田,全力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经省政府同意,2021年,在全面完成上一轮30万亩垦造水田任务基础上,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对垦造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进行优化改进,并明确2021-2023年全省每年至少垦造水田5万亩,三年至少垦造15万亩的目标。全省累计动工垦造水田41.5万亩,完工36.6万亩,超额完成了2021年5万亩年度垦造任务。累计形成水田指标25万亩,彻底还清16.3万亩历史承诺,有力保障了162个重大项目落实水田占补平衡。省级累计出售垦造水田分成指标7.2万亩,粤东西北地区累计向珠三角地区售卖1.5万亩水田指标,获得收入112.82亿元;创造性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力促进了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平衡协调发展。
四是稳慎推进整改复耕,全面还清历史不实补充耕地指标欠账。我省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推进历史不实补充耕地整改,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以及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原则,实事求是稳慎推进历史不实补充耕地项目整改复耕,于2021年5月全面还清了历史不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欠账9.54万亩、水田指标1.23万亩、粮食产能指标0.88亿公斤,并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指导支持下挽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8.75万亩、水田指标0.46万亩、粮食产能指标1.83亿公斤,彻底甩掉了我省耕地占补平衡长期以来的历史包袱。极大地缓解了我省耕地占补平衡的紧张局面。
五是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全面实施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印发《广东省耕地恢复潜力调查评价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耕地恢复潜力图斑实地调查评价,全面了解掌握潜力地块耕作便利度、恢复成本、水源保障、群众意愿等情况。全省已完成475万亩优质潜力地块外业调查,建立起耕地恢复潜力数据库,为后续耕地恢复工作提供支持。今年5月23日,在全面贯彻落实部166号文精神基础上,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林业局印发实施《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全链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共六方面16条措施,特别是全面实施以耕地“进出平衡”为核心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制规则,是全国较早出台制度的省份之一。
六是修订完善补充耕地交易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今年,我们全面修订全省多个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规章及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补充耕地及其指标交易管理。组织开展历史不实补充耕地整改“回头看”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核实发现立地条件较差、无法长期稳定利用的补充耕地,结合实际分类处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真实性。
三、近年我省自然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
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我厅也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部署,想千方设百计寻求耕地保护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把做好重大项目服务支撑工作作为全厅另一个工作重点,强化国土空间保障、加强资源要素供给、优化用地审批服务,不断提升重大项目自然资源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双保”“双优”。
一是强化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保障。近期我厅出台了多个关于完善规划修改管理制度等文件,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规划支持性政策,如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批中,对列入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地级以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交通和水利专项规划的交通、水利项目,在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下,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办理相关手续。此外,省已按照一定比例向各地预支了国土空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截至目前,各地剩余的用地规模,预计能够满足近两年的需求。各类城镇工业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以使用预支规模,采用表单化的审批方式,手续非常简单。
二是简化建设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审查。在国家批准我省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前,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占用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结合正在开展的“三区三线”划定工作,调出红线范围;线性基础设施、防洪、供水等项目则在办理用地预审时一并开展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用地报批时若占用的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不变且面积不超过预审占用面积10%,原则上不再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
三是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要素供给。落实“用地指标跟着项目走”,对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由国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11类民生设施用地及铁路综合开发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100亿元以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基础设施用地等由省指标统筹安排,实行先进制造业计划指标预支制度,充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确保好项目不缺指标。
四是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清单管理、专人跟进、定期调度、重点会商等工作机制,每年制定重大项目自然资源服务清单,将重大项目用地审批全流程纳入诊断,实时掌握项目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用地难题,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五是改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服务方式。组织各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全面实施重大项目自然资源查询服务和预告制度,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用地选址,指导项目单位科学合理选址,最大程度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限制建设区域;项目红线稳定后,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预告,全面梳理项目用地审批涉及的各项前期工作和材料要求,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前期工作。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林安副厅长。现在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围绕本次发布会内容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问哪位记者有问题?
主持人:有请第一排中间这位记者。
新华社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李军。根据国家部署,前两年广东开展了第三次国土调查,摸清了全省自然资源“家底”。根据调查,广东耕地情况如何?有什么地域特点?耕地保护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周琳静: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广东全域耕地都是“一年三熟”,平均质量等别5.47等,比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高出4等多,其中水田占比超过7成,光照、水热条件都很好。截至2020年底,全省耕地总量284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23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3亩以下的耕地图斑个数占80%,但面积仅占7%。各类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年均超过6万亩。总的来看,广东耕地质量好,数量少,破碎程度高,建设占用需求多,保护的难度和压力很大。
一方面广东省gdp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经济和人口的第一大省,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长期处于旺盛状态,难免占用一定面积的耕地,耕地尤其是水田的占补平衡一直处于偏紧状态,可供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日益匮乏。另一方面,去年底,国家又对耕地保护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在耕地上种树、种果、挖塘等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或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非粮化”行为,必须落实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广东同时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双平衡”的压力很大。
主持人:下面继续进行提问,有请第一排中间这位记者。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我是中新社记者唐贵江。耕地占补和进出“双平衡”是国家对耕地保护提出的新要求,面对这个“双压力”,广东采取了哪些措施积极应对?
杨林安: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广东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全链条”遏制违法用地,在省土地管理改革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工作专项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谋划、合力推动全省制止耕地“非农化”工作。
二是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体系,组织开展耕地卫片监督,对全省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补充耕地、垦造水田种植利用情况进行季度监测,并将“非粮化”图斑数据移交农业农村部门,配合其依法依规整改处置。
三是自2017年起大规模实施垦造水田,累计完成垦造36.6万亩,形成水田指标25万亩,彻底还清16.3万亩历史承诺,有力保障162个重大项目落实占补平衡,确保广东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四是今年5月底,我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林业局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六个方面16条措施,制定了耕地“进出平衡”的工作指引,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主持人:下面继续进行提问,有请第一排右边这位记者。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我是南方日报记者黄叙浩。国土空间规划是耕地保护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而且处于前端位置。请问国土空间规划如何更好地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和引领作用,落实落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唐卉: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国土空间规划是耕地保护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而且处于前端位置。新时代新形势下,确实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和引领作用,强化耕地的源头保护,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我厅指导各市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着力统筹发展与安全,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定三条控制线,特别是要划准划实耕地保护红线,足额带位置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形成可考核、可审计、可追责的划定成果。要求各市以此推动规划逻辑的转变,优先确定保护空间,再考虑开发建设;同时,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管控各地各行各业用地需求总量,倒逼建设用地来源逐步转向存量用地再开发为主,减少建设占用的耕地数量。
二是强化空间治理,推动耕地与建设用地布局双向优化。当前,国土空间发展已进入了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建设用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下,未来的国土开发进入了以存量调整为主的空间利用阶段,存量调整型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必然选择。指导各市聚焦用地布局散乱、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编制调整重构型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运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工具,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和结构优化调整,促进耕地规模经营和建设用地成片开发,利用好规模经济和结构效益,降低耕地保护与城乡建设成本。
三是要构建激励机制,显化耕地价值。“种粮食”与“种房子”“种果树”“挖塘养鱼”之间的收益剪刀差,是造成耕地流失的内在动力。在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政策规定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这次国土空间规划确定各地耕地保护任务时,将实施耕地易地有偿保护机制,对增加耕地保护任务的地方进行经济补偿,让保护者不吃亏,逐步由“要我保”转向“我要保”。
规划是“龙头”,确立耕地保护优先位置、划实划准红线底线,减少占用耕地数量、降低保护成本、提高保护收益,落实好耕地源头保护,这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所在。
主持人:下面继续进行提问,有请第一排左边这位记者。
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记者提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我是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记者王敏玲。重大项目用地很多都涉及耕地,一直以来,这个也是审批的难点之一。请问省自然资源厅在用地审批工作过程中,是怎么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怎样确保审批规范、高效?
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副处长吴鋆:在用地审批过程中,我厅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做到“严审”“快审”“廉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推动重大项目依法开工建设。
在落实耕地保护方面
我们从今年开始,实行重大项目自然资源查询服务,提前介入,在建设项目选址阶段,为项目的多个选址方案提供查询服务,指导项目单位在项目选址时,不占或少占耕地,最大限度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等红线,科学合理选址。同时,项目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做到“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严格审查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条件,不符合占用条件的,坚决不予占用;符合占用条件的,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尽量少占,同时,还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
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方面
我们在用地审批时,严格审查土地使用标准。对于国家和省有标准的,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审查项目用地是否节约集约用地,涉及超标准的就要核减。对于国家和省没有标准的,按规定开展节地评价,开展专家论证。2022年以来,我厅通过用地审查和节地评价,共核减了10个项目的不合理用地,核减面积约7425亩。
总的来讲,我们省用地审批工作要做到两点:一要“好”,二要“快”。
“好”是前提,就是规范开展审批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底线红线意识,审批工作以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前提,严禁各类建设项目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制定了《广东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法》《广东省建设用地报批标准化审查手册》《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批建设用地报批材料范本》《省管权限建设用地审批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实现“标准化”审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快”是目标,就是高效开展审批工作。2018年以来,我省先后以三个省政府令将省级建设用地审批职权委托给广州、深圳等21个地级以上市及广州开发区实施,实现省级用地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减少审批层级和审批时间。涉及国务院依法批准或国务院授权省政府批准的,我厅对各地上报的案卷,即来即审,审完即报,需要召开会审会、论证会的,有项目即开,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全力保障各类重大项目建设。
谢谢大家!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请提最后一个问题。有请第二排这位记者。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
南方都市报:我是南方都市报记者魏凯。耕地保护是国策,也是近年来总书记指示批示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一个方面。据了解,广东近年来多措并举保护耕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压力依然巨大,请问下一步我省耕地保护还有哪些工作有打算?
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周琳静: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全省耕地总量较2020年有所增加,耕地减少势头开始得到控制。下一步,自然资源部门耕地保护工作思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紧紧围绕总体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结合广东实际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全省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
二是划实守牢耕地红线,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图斑、带位置分解下达,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上图入库实行特殊保护。
三是严格落实两个平衡,全面修订《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广东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办法》等省政府规章及管理文件,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整治恢复,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双平衡”要求,确保补充耕地的真实性和数量、质量“双到位”。
四是推动实现两个转变,加强耕地卫片和执法监督,健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体系,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激励机制,推动耕地保护从被动保护、静态监管向主动保护和动态监管转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
五是切实加强考核约束,进一步强化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和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对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指标和资金奖励,对成效不佳的地区予以惩戒,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终身追责、一票否决要求。
主持人:时间关系,今天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各位对今天发布内容还需进一步了解的,可于会后将问题提交给我厅,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
下一周,我厅还将在省政府召开“双高”新闻发布会,在佛山顺德举行“土地日”现场宣传活动,并邀请媒体记者赴各地开展系列采访,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接下来的各项宣传活动,继续支持我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杨林安副厅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