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海洋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我们再次相聚,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阳江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同志介绍2021年我省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正式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邀请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编委会副主任、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徐天同志,正式发布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共同最新研究成果《202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并邀请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柯小兵同志、地质与海洋勘查防灾处副处长谢青明同志、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副处长黄国锐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首先有请屈家树副厅长作发布。
屈家树: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民主党派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自然资源事业和海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1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下,海洋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地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有力部署。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贺信精神,按照海洋强国建设部署,大力推动“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精准有力实施涉海重大项目,深化海洋领域重大改革,扎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经济呈现加快恢复、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海洋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赋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借此机会,我对2021年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作个简单介绍,正式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由省自然资源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全文约2万字,广泛收集了涉海部门、沿海地市及佛山市的基础资料,客观反映了2021年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重点呈现了14个沿海市和佛山市海洋事业发展的成果和亮点,突出展现了海洋对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总体而言,2021年我省海洋经济强劲恢复,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表现出较强韧性,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据自然资源部反馈,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1%,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4%,拉动地区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
二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特色鲜明。珠三角核心区海洋经济发展能级持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优势不断凸显,世界级港口群加快建设。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初现成效。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湛江巴斯夫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滨海旅游等产业稳步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三是主要海洋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保障能源、食品和水资源安全的海洋产业稳健发展。海上风电发展迅速,全年海上风电新增投资超700亿元,新增海上风电接入总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海洋油气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化工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3.1%、22.9%、14.4%。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海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海洋优势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随着世界航运市场逐步回暖,全省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海工装备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滨海旅游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子信息业增势良好,研发力度不断加大。
四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全省加快构建“实验室 科普基地 协同创新中心 企业联盟”四位一体的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有覆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省级以上涉海平台超145个。全省涉海单位专利授权总数为3.39万件。在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等领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获评2021年度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项13项、省科学技术奖项15项。
五是海洋开放合作持续深化。2021年,深化合作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取得新成效,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截至2021年全省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362条,缔结友好港口90对。
各位记者朋友们,各位民主党派的朋友们。广东是海洋大省,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海洋强国建设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1 1 9”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蓝色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诚挚邀请各位继续关注、支持我省海洋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家树副厅长。下面,有请徐天同志发布《202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徐天:尊敬的媒体朋友、民主党派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现在,由我代表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编制委员会,向大家作《202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说明。
这是广东第二年在“世界海洋日”上发布《指数》,旨在综合反映我省近六年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效和潜力,服务海洋经济宏观调控决策,引导海洋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指数》显示,2016-2021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中向好,指数年均增速1.9%。2021年,广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海洋经济强劲恢复,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总指数为111.7,比上年增长3.7%。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质效明显增强。2021年综合质效指数为113.4,比上年增长3.6%。2021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99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海洋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21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四分之一,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海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海洋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比上年高近12元。
二是海洋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创新能力指数为118.8,比上年增长5.7%。海洋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海洋预报减灾、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多个项目获得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海洋科研单位专利授权数比上年增长26.5%。
三是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向好。2021年经济协调指数为99.5,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系数6年来首次降低,沿海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变小。此外,2021年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不断深化。
四是生态环境状况稳步改善。2021年生态环境指数为101.1,比上年增长0.2%。沿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沿海城市污水处理率比2015年高3个百分点。海洋环境压力得到有效缓解,2020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下降超20%。海洋生态保护成效明显,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3年增长,2021年达90.2%。
五是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对外开放指数为121.7,比上年增长9.4%。对外经贸往来快速扩大,2021年与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2%,外贸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3.6%。
六是民生福祉有所增进。2021年民生福祉指数为108.9,比上年增长1.9%。海洋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恢复,2021年海水养殖产量比上年增长1.5%,人均海洋水产品供应量比上年增加1.3千克;全省滨海旅游市场逐步回暖,全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288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
总的来看,虽然国内外疫情依旧严峻、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仍在持续,但广东省海洋经济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潜力,海洋经济持续恢复和向好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2022年是推进广东省海洋经济“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领导下,在各方的支持下,砥砺深耕、务实笃行,为建设海洋强省做出新的贡献,为推动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蓝色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天主任。现在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围绕本次发布会内容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问哪位记者有问题?
主持人:有请第一排最左侧的这位记者。
新华社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李军。刚刚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向海图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请问对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有哪些思路举措?近期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屈家树: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围绕海洋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东是海洋大省,因海而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向海图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一是强化部署实施,推动海洋开发格局优化升级。为全面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制订2023至2025年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三年行动方案,重点聚焦海洋科技、产业、生态、管理等领域实施“八大行动”,通过谋划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一年一变化,三年见到明显成效。同时,我们在对《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进行修编,以陆海统筹为原则,对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布局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等提出指引,推动海岸带地区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海洋经济打造成我省产业体系新支柱。将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全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突出港产联动,做大做强沿海经济带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产业,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为重点,打造向海开放高地。建设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挥示范区在海洋高端产业集聚、海洋科技创新、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支撑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海洋产业稳链补链强链控链,重点打造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五大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带动海洋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强化自主创新,培育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强劲动力。持续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焦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先导性技术。健全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海洋科技人才引育,营造良好海洋创新环境。
四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筑牢蓝色生态屏障。出台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构建“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持续开展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建设等“五大工程”,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建设生态海岸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积极发展蓝色碳汇。建立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强化陆海污染综合治理。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五是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从提升管海、护海能力出发,聚焦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公共服务,统筹安全与发展,着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海洋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制订海洋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海洋大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海域海岛精细化管理。传承弘扬海洋文化,推动一批海洋博物馆、海洋历史文化遗址公园等建设,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主持人:下面继续进行提问,有请第一排中间的这位记者。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我是中新社记者唐贵江。刚才屈厅提到我省要重点打造五大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请问目前打造海洋产业集群的基础和现状怎样?选取重点有什么考虑?
屈家树:这个问题请厅海经处黄国锐同志来回答。
黄国锐:刚才屈厅在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时介绍了,我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7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基本形成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较为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我省海洋产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思路出发,提出重点打造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五个海洋产业集群。
这五个产业集群化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已初显雏形。海洋油气化工、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渔业是我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增长趋势,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海洋油气化工业逐步向绿色高端化发展,已形成广州、惠州、茂名、湛江、汕潮揭等5大油气化工产业基地。海洋清洁能源、海洋高端船舶与工程装备属于省重点支持的海洋新兴产业,增长潜力巨大,集聚效益初步显现,对我省海洋经济实现动能转化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尤其是海上风电发展非常迅猛,产业链不断完善,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正在加快建设,阳江世界级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初具规模。同时,这五大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影响面广,对推动我省海洋经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贯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主持人:下面继续进行提问,有请第二排记者。
阳江日报记者提问
阳江日报记者:我是阳江日报记者陈文婷。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在建和规划海上风电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为优化能源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请问在做好海上风电项目海洋自然资源要素服务支撑方面有哪些举措?
屈家树: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海上风电产业是我省大力发展的海洋经济六大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有效投资,省自然资源厅一直高度重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全力以赴做好海上风电项目用海服务支撑工作。自2016年批复第一宗风电用海项目以来,全省已批复风电用海项目25个,批复用海面积10117公顷,合计装机容量899.5万千瓦;为6个风电用海项目出具用海预审意见,预审用海面积2639公顷,预计装机容量总计225万千瓦。以上31个项目全面建成后相当于替代675万千瓦煤电机组的发电量,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76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94万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程跟踪服务,保障海上风电项目用海需求。实行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清单制度、建立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将海上风电项目列入重点保障清单,从项目用海论证到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全程跟踪,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保障,重点做好风机透水构筑物、海上升压站、海底电缆管道、送出电缆路由登陆点等审批工作,全力助推我省海上风电发展驶入快车道。
二是提高审批效能,保障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面打通项目审批的难点堵点,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出台用海政策“一本通” 《广东省项目用海政策实施工作指引》,梳理用海政策55条,出台项目用海审批“一本通”《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管用海项目审查审批工作规范》,对用海申请材料能减尽减。强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通过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审批一体化运作,用海项目审批时效提升50%以上。
三是严格制度管控,保障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生态安全。坚决守好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重点落实国家关于海上风电场址原则上应布局在离岸不少于10公里、滩涂宽度超过10公里时水深不得少于10米的海域“双十”规定,以及“单个海上风电场外缘边线包络海域面积原则上每10万千瓦控制在16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管控要求。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需求,突出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稳住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为我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对冲疫情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主持人:下面继续进行提问,有请第一排的这位记者。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我是南方日报记者黄叙浩,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省要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请简单介绍一下建设示范区背景、目标、主要做法以及进展等情况。
屈家树:这个问题请厅生态修复处处长柯小兵同志来回答。
柯小兵:首先非常感谢刚才提问的记者对我省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关心。为高质量完成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达我省营造修复8000公顷任务,我省创新性提出了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示范区建设有五大目标:一是争取到2025年,创建5个以上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二是保护、修复和新营造红树林面积超10万亩;三是打造一批“红树林 生态产业”新发展模式,推动红树林及周边区域实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四是把示范区打造成全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靓丽名片;五是建设示范区成为蓝碳助力碳中和国际合作重要窗口、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示范区建设有六大任务:一是建立健全红树林生态调查监测评估预警体系,二是加强现状红树林保护修复,三是科学规范开展红树林营造,四是推动建立红树林碳汇交易机制,五是发展红树林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六是推进红树林走进都市构建滨海城市绿心。
目前我厅正在编制《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经过前期调研选址,2022年支持江门台山镇海湾、雷州东海岸率先开展首批示范区建设,第一批1.3亿元的省级财政经费已经下达。
让红树林变成带动沿海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金树林”,就要充分挖掘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培育“生态+”新型业态,建设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养殖、碳汇交易、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和科普教育等相关绿色产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请提最后一个问题。有请第一排最右侧的这位记者。
信息时报记者提问
信息时报:我是信息时报记者白云。海洋灾害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灾种,想请谢青明副处长介绍一下广东在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方面的进展及下一步计划。
谢青明: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海洋灾害的关注。众所周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的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9项重点工程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从2020年开始,我们按照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对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平面四种灾害的情况进行普查。
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主要是制订工作方案,同时也是试点阶段,其中汕头南澳是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的试点地区,也是我省唯一的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是去年下半年,我们半年的时间,主要是完成沿海43个县(区、市)海洋灾害致灾调查、重点隐患的外业调查工作,形成广东省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第一批成果,通俗的说是外业调查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从今年年初开始,预计到8月份,完成内业工作,主要是根据根据的标准要求,对去年外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加工,形成海洋致灾孕灾数据集、海洋灾害隐患调查数据库;完成全省海洋减灾工作的评估工作,查明重点区域减灾能力,确定海洋灾害危险性、风险隐患空间分布、风险区划,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制定应急疏散路线等。
第四阶段指在明年及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将按照自然资源的要求,做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开发应于海洋灾害防御、国土空间规划、海域海岛用岛用途管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
所以通过普查,可以摸清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全省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制定科学实用的海洋灾害综合防治区划,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主持人: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各位对今天发布内容还需进一步了解的,可于会后将问题提交给我厅,我们将积极给予各位反馈。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民主党派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监督我省自然资源和海洋强省建设工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屈家树副厅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