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日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下载亚博app

海洋日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时间:2019-06-11 11:29:48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布会。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6月25日将迎来全国“土地日”。为加强公众对海洋和土地的认识,提升公众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从6月1日起省市联动,以海陆统筹、助推粤港澳一流大湾区建设为主题,我厅将开展为期一个月、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今天的发布会就是我们系列宣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同志为大家重点介绍我省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情况。今天发布会屈厅将介绍《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8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以及我省加强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同时,邀请到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回答各位记者提问。下面,首先有请屈家树副厅长作讲话,谢谢!

  屈家树: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省海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众所周知,世界海洋有两个三分之二的概念,一是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二是公海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70%。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主张应该拥有的管辖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广东海情可以用五句话概括,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港湾优良,滩涂广布。广东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4114.3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1963个,其中无居民海岛1906个 ,有居民海岛57个;拥有大大小小海湾510个,适宜建港的海湾210个;滩涂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长年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占全省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眼未来发展,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广东产业体系新支柱。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正式发布《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和《2018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并对社会关注的我省加强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作介绍。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编制和我省海洋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编制情况

  根据《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国统制〔2019〕13号),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个百分点,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9%,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广东也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为充分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我厅于2018年底开始收集整理海洋经济资料,3月份完成初稿,历经专家咨询研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多次修订完善后形成报告并通过审议。报告全文9000多字,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特别是省重点支持的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工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六大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第二章节讲述我省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分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介绍情况;第三章节介绍我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总体来说,报告对2018年广东海洋经济总体情况、主要海洋产业、省重点支持六大产业及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情况作了较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对各级政府确定海洋经济管理目标、制定海洋经济政策、调整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让公众及时了解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一)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7.1∶6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8.5亿元、7169.9亿元和1182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9%和11.2%。

  (二)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电力业等产业增速较快,增速分别为23.3%、13.0%、12.5%。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产业增速平稳。

  (三)省重点支持的海洋六大产业领域加速发展。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海洋产业,推进南海油气开采。省财政设立专项,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工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六大产业领域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

  (四)海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省财政支持海洋创新专项48个,全省共建成涉海涉渔科研机构24个,启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带动超过4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有52项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五)海洋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出台了广东省严格保护岸段名录,制订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启动大亚湾等重点海域总量控制工作。编制《广东省美丽海湾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实施海岸带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

  (六)海洋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广东全省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从区域上分为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和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海洋经济的区域发展布局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高度契合。前海、南沙、横琴三大自贸区全部位于珠三角沿海城市,粤东、粤西地区则具备显著的海洋资源和生态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深化海洋自然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抢占未来海洋战略制高点,奋力在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更加高效,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构建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四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五是办好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以上是对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情况的介绍。下面,我再接着发布《2018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

  一、2018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影响情况

  2018年,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居全国首位,但低于近5年广东省海洋灾害损失平均值,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3.78亿元(去年54.10亿元),造成死亡(含失踪)4人;海洋灾害以风暴潮灾害为主,海浪、赤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在各类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70亿元,占海洋灾害总损失的99.9%。其中,“山竹”台风风暴潮是影响我省最大的风暴潮。全年发生赤潮灾害7次,累计影响面积约为825.4平方千米,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沿海海平面较2017年低43毫米,比常年(1993-2011年的平均海平面)高59毫米,海平面的上升加剧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潮、海水入侵、洪涝等灾害的程度。

  另外,据重点监测岸段监测显示,去年珠江口地区在1-4月、9-10月存在咸潮入侵,珠江口地区的自来水厂取水受一定影响;此外,部分沿海地市存在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现象。 

  二、2018年开展的海洋减灾行动

  2018年,我省坚持“补短板、建体系、提能力”,高起点构建地方特色的海洋预警减灾业务体系,取得新的成绩。全省预报减灾工作有效配合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海洋减灾应急管理工作地位大幅提升,在应对“山竹”等多台风风暴潮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主导的海洋综合减灾工作有明显突破,各市级海洋主管部门有了独立的技术团队,承担多项海洋减灾重大专项任务。在省级海洋主管部门的带领下,强化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各地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海洋灾害防治能力,以任务为牵引,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是开启了新一轮的海洋观测能力提升行动;二是海洋观测网建设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实现了量的提升;三是省级的海洋预警报基本能力显著提升;四是海洋综合减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提前筹划“智慧海洋”工程。

  三、2019年海洋减灾工作重点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加强我省海洋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加强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以职能为导向,强化基层减灾,全面落实汛期海洋灾害防御责任。深入开展城市海洋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突出抓好防风、防潮和防浪工作。

  二是加强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地方海洋观测网纳入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工作,实现省辖相关区域的海洋观测数据全面共享。

  三是完善地方海洋专题预报服务体系。推进海洋专题预警报产品的有效供给,不间断开展海洋专题预报业务化工作。积极引用智能预警技术,开展沿海城市风暴潮风险预警专题业务。

  四是实施海洋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继续编制《2019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建立海洋灾情统计制度,做好海洋灾害信息报送、现场调查工作。

  五是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基础调查,制订基层减灾应急预案。落实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继续开展海平面上升影响调查评估和海洋承灾体调查工作。 

  以上是对2018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情况的介绍。最后,介绍一下我省近年来落实中央关于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意见,在加强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


  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的《关于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是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完善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政策。文件实施以来,我省大胆探索实践,在支持海上风电产业用海和无居民海岛市场化出让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促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岸线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用海用岛生态门槛。为加强和规范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实现广东省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充分发挥海岸线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厅正在研究制订省海岸线占补制度,以岸线资源要素的精准配置和互相流动,发挥沿海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引导少用或不用岸线,引导粤东、粤西两翼充分发挥海岸线生态优势,助推珠三角核心区生产发展,优化沿海经济带生活空间,助力“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

  二是编制省海岛旅游总体规划,推动海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旅游厅编制的《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规划是发展广东海岛旅游的顶层设计,涵盖了广东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有居民海岛28个,休闲旅游功能的无居民海岛167个,合计195个海岛。规划根据广东海岛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粤中多、粤东密、粤西精的特点,按照生态优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保障安全的原则,围绕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构建广东海岛旅游“一核一带,一湾三点”总体布局。海岛旅游作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可以有力拉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海洋开发的桥头堡,在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广东实施“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抓试点,完善用海用岛市场化配置,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下海

  一是推进海砂市场化出让,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经省政府批准,我厅开展江门黄茅海等3宗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打包”出让工作,拟将于近期向社会发布挂牌公告并组织开展出让工作,出让海域总面积299.7公顷,海砂储量约2400万立方米。重点保障香港机场第三跑道、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用砂需要。下一步,我厅还加大海砂勘查力度,编制三年海砂出让规划,尽快选划一批新砂源,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采海砂资源。

  二是加快推进无居民海岛市场化出让试点,探索完善海岛有偿使用制度。2014年,广东启动珠海市三角岛“公益 旅游”模式市场化出让探索工作。201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出让了三角岛无居民海岛使用权。2016年12月,以挂牌方式成功转让三角岛部分使用权。三角岛以公益 旅游用岛的开发模式,以“生态岛礁”为建设理念,以完成整岛生态修复为重点,以适度旅游开发为支撑,充分利用三角岛因采石活动遭受严重破坏形成的山地、峭壁、台地、内湖等现状特色地形地貌,打造集科普教育、主题体验、海上运动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岛旅游综合体,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态休闲产品和亲海亲水空间。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公益 旅游”整岛保护与利用模式。

  三是主动服务,促进海上风电产业蓬勃发展。对于符合条件的海上风电,省市县开绿灯、辟绿道,加快办理用海审批手续,截至目前,完成了6 个海上风电项目用海审批和31个海上风电项目用海预审,总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的70%),推进海上风电产业,促进能源进行结构调整,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级的风电产业基地的决策部署。

  四是积极探索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合理性。2015年起,惠州、江门、湛江等地相继开展了养殖用海招拍挂试点工作,加快养殖用海不动产权发证。惠州市首宗养殖用海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由市场定价,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效率和合理性。

  三、抓规范,积极探索完善用海用岛市场化配置制度

  一是研究出台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利用法规,填补立法空白。2018年11月30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条例》和《珠海经济特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19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我厅制定了《广东省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办法(试行)》。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海域保护与使用条例》,填补了我省海岛保护与有偿使用方面的立法空白。我厅还起草了《省海岛保护管理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开展立法工作。启动了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研究制订省海域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是科学调整海域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制度。2019年5月,省财政厅联合我厅制定了《广东省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适度提高了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提高的幅度1-20倍不等,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加强了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

  各位记者朋友,海洋强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加强陆海统筹,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我省海洋预警减灾工作水平,努力在建设海洋强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上贡献智慧力量。

  我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会问答


  主持人:谢谢屈厅的精彩发言。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问哪位记者有问题?

  主持人:有请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我比较关注海洋科学、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海洋科学就是省实验室的建设,能源开发利用等。生态保护就是海岸线的保护,以及珊瑚种植等。

  主持人: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涉及到的两方面问题,有请屈家树副厅长问答。

  屈家树: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2018年11月,我省启动建设第二批省实验室,其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采用广州、珠海、湛江市同步建设方式推进。省实验室的分批建设对于发挥广东海洋科技力量,尤其是国家在粤科技力量,提升广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均设立专门的海洋学院、海洋学科和实验室,对海洋科学开展研究,并培养大量海洋专业人才,为海洋开发利用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波浪能发电装置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波浪能利用转化率居全国领先水平,该技术获得国家海洋科技科技技术二等奖,目前正处于试验推广阶段。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海洋科技成果。

  第二个问题。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全省岸线总长度为4114公里。已开发利用的岸线长度为1414公里,约占总长度的35%。

  2017年,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家海洋海洋局发布实施《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提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是广东省海岸带保护的主要依据。《规划》是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

  规划设定了广东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85%。主要措施是:一是规划确定了坚持陆海统筹,重视以海定陆,构建陆海一体、功能清晰的海岸带空间治理格局。二是规划明确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三是规划提出要坚持集约利用、绿色发展,精细化管控海岸线,坚守自然岸线保有率的自然资源利用上限,严控新增围填海,建立区域集约节约用海新模式。

  《规划》将海岸线划分为严格保护岸线、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三种类型。规划将广东省岸线划分为484段,对海岸线及其两侧保护与利用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划定严格保护岸线1583.6千米,占总长的38.5%,共202段。严格保护岸线要按照生态保护红线有关要求管理,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规划》还提出了统筹推进全省海岸线生态修复工作。编制海岸线整治修复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明确项目清单,纳入全国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库。结合“南红北柳”工程,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结合蓝色海湾工程,开展海岸修复养护工程;结合生态岛礁工程,开展海岛岸线综合治理工程。至2020年,海岸线整治修复累计长度不低于400千米;至2025年修复累计长度不低于600千米。

  主持人:谢谢屈厅的回答。下一个,请问哪位记者有问题?

  主持人:有请南方日报记者。

  南方日报:2019年2月国家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纲要要求?广东省有哪些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值得重点发掘?

  主持人:谢谢南方日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屈家树副厅长问答。

  屈家树: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个内容我们学习多次,每学习一次都感到有收获,有动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广东一个独特优势,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海洋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广东产业体系新支柱的重要举措,我省接下来将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点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我们已经着手制订《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计划以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六大海洋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二是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许多重大部署、重大任务都与广东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密切相关。我厅将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不断强化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大力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大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承担好用地用海保障、空间规划引导、海洋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优化营商环境等职责。三是拓宽合作方式和渠道,促进粤港澳三方合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通过政府引导,加强与港澳方面在港口航运、科技人才、海洋生态、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同时,借鉴香港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引导珠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第二个问题,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海域辽阔(42万平方公里)、岸线绵长(4114公里)、港湾优良(200多个)、岛屿众多(1963个)、滩涂广布(2042平方公里)的特点。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近海向深海不断推进,未来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向深海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广东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客观上为深海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六大海洋产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例如,我省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两年来我省海上风电开发从原来的落后位置跃居全国兄弟省份前列。计划到2020年,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时,其中建成投产200万千瓦时。2017年我省神狐海域发现了十分可观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并首次试采成功,目前我省正在给予技术攻关资金扶持,至商业化开采后我省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形成万亿级的海洋产业。此外,我省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等地人才聚集,产业链完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主持人:谢谢屈厅的回答。下一个,请问哪位记者有问题?

  主持人:有请广州日报记者。

  广州日报:广州市的海洋经济在哪些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哪些海洋经济产业上升最快,潜力最大?

  主持人:谢谢广州日报记者的提问。涉及到的海洋经济相关问题,有请海经处刘思远处长回答。

  刘思远:广州市是我省海洋经济大市,同时也是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有许多海洋产业、相关产业在全省地位举足轻重。具体说来,广州发展海洋经济有四大优势:对外开放水平高、科技创新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聚集优势。一是对外开放水平高。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展览中心。南沙自贸区成新一轮对外开放先行地,国际航空和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日益增强。截至2018年底,广州港已与美国巴尔的摩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世界44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合作关系。二是海洋科技创新基础实力强。至2018年,广州拥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5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3个,海洋科技服务人员超5万人。三是海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围绕实施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战略,南沙港铁路、广州港航道三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是海洋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以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推动形成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邮轮及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主持人:谢谢刘处的回答。下一个,请问哪位记者有问题?

  主持人:有请羊城晚报记者。

  羊城晚报:请问海岛旅游发展的进展情况?

  主持人:谢谢羊城晚报记者的提问。关于海岛旅游的问题有请屈家树副厅长回答。

  屈家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海岛旅游是广东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全省海岛1963个,无居民海岛1906个,能上岛的无居民海岛占不到总数1/10。“海岛旅游、滨海旅游、海洋旅游”三者的概念要进行区分,海岛旅游是海洋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滨海旅游是海边的旅游。在《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布后,海岛旅游发展迅速,在1.93万亿的海洋经济总产值中,海岛旅游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

  有一些案例可以进行说明,比如,1998年省政府批复设立了珠海市万山海洋综合试验区,是有近百个海岛组成的试验区,万山海洋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海岛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海岛旅游游客量大幅上升。在一些有居民海岛,比如,海陵岛、上下川岛、南澳岛由于交通设施的改进,海岛旅游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全省出现海岛旅游热潮,形成了一批著名海岛度假胜地,海岛旅游开始由观光向度假转变;近年“黄金海岸”已发展成为广东旅游的四大品牌之一。2014年,评选了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其中海陵岛和南三岛被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海岛”。我省每年召开全省海岛旅游会议,推动海岛旅游发展。

  我省高等级海岛旅游资源众多。广东各地海岛美食、横琴岛长隆海洋王国和海陵岛南海一号3项五级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影响力,南澳岛沙滩、庙湾岛珊瑚栖息地、威远岛虎门炮台等71项四级旅游资源具有全国影响力,水东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汛洲岛鸟类栖息地、硇洲岛宋代皇城、猎屿古战场、放鸡岛度假区等358项三级旅游资源在省内具有影响力。下一步,将根据《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全省海岛旅游发展。

  主持人:谢谢屈厅的回答。有请广东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电视台:屈厅您好,想问一下如何平衡开发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屈家树:首先,我们在海岛旅游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进行。严格依照海岛保护规划确定的海岛功能定位,保护管理海岛。在海岛开发前,开展海岛旅游资源和生态条件调查评估,明确海岛生态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划定海岛生态功能区与分类保护区,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划对建设区域进行开发控制,降低对海岛的生态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海岛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山水林田湖草要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进行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提出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来保护生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生态的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指示。根据国家提出的“两个统一行使”,结合省自然资源厅的职能实际,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提出“六个一”工作思路:“绘好一张图”,要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为的是要把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排布好,既满足经济发展的空间保障需求,又能使得我们的山更绿、水更碧、海更蓝;“填好一张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统一调查,为的是要了解清楚自然资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发好一本证”,做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发证;“管好一本帐”,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统一管理,清楚自然资源消耗了多少,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为子孙后代留资源;“一体管”,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统一监督,尤其是用途管制,资源用哪里、用多少,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起修”,对过去无序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进行修复和末端治理,这也是落实总书记保护为主、节约优先的生态理念。

  主持人:感谢屈厅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现在请提最后一个问题。有请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方都市报: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有多少个海岛在开发,他们做得如何?

  主持人:谢谢南方都市报记者的提问。关于海岛开发的问题有请海域处王剑河处长回答。

  王剑河:综合海岛开发条件、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条件与其它限制条件,全省有居民海岛开发大约十个左右,包括海陵岛、南澳岛、横琴岛、海鸥岛、海山岛、淇澳岛、下川岛、上川岛等等。无居民海岛开发数量较多,从利用的角度来说,广东无居民海岛根据不同程度的利用已经超过100个,但具有一定规模进行旅游开发的只有二十个左右,也包括庙湾岛、放鸡岛。

  开发状况而言,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但开发利用是粗放型的,开发进度有待提高,开放利用的潜力巨大。目前整个旅游开发情况,广东海岛旅游有代表性海岛旅游发展情况是:珠海横琴岛2016年接待游客数量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5亿元;阳江海陵岛2016 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0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54.5亿元;汕头南澳岛,2016 年南澳岛全年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9.3%;汕尾红海湾海岛游2015年接待游客约17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2亿元;江门川岛2015年共接待游客11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76亿元,同比增长4%。

  主持人:谢谢王处的回答。借此机会再向给各位通报近期我厅开展的两个活动。明天将在珠海举行“珍惜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暨广东陆海统筹主题宣传月现场活动。6月下旬,我们还将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纪念第29个全国“土地日”主会场宣传活动,并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海陆统筹媒体釆访行”。我们诚挚邀请、衷心期待各位媒体朋友参与我们的各项活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站地图